行業資訊
安徽省:制度設計引領詳細規劃轉型
為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3〕43號)要求,2023年9月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做好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編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資規劃函〔2023〕91號),同時出臺了《安徽省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編制規程(試行)》,堅持“多規合一”改革。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引領詳細規劃從藍圖規劃向治理規劃轉變,全力推動全省國土空間詳細規劃轉型,全面推進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編制,并依據詳細規劃對開發保護活動進行管理。
一、健全傳導管控機制,分層有序開展規劃
詳細規劃傳導管控體系
(一)重構“中心城區—單元—地塊”傳導層級。針對原控規承接傳導體系不健全情況,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立足城鎮開發邊界和中心城區關系,重構“全域空間—中心城區—單元—地塊”多層級、全覆蓋的傳導體系。明確單元作為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向詳細規劃傳導規劃內容和要求的空間載體,是詳細規劃編制、管理、實施和監督的基本單位,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階段劃定。地塊則是詳細規劃管理和項目實施單位。
(二)統籌有序分層推進詳細規劃全覆蓋。詳細規劃分為單元和地塊兩個編制層次。單元詳細規劃以一個或多個相鄰單元為范圍編制,應編盡編,有序實現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全覆蓋。地塊詳細規劃是依據單元詳細規劃、結合土地政策、針對具體項目實施而編制,強調規劃管控內容的落實和實施。兩個層次規劃可同步編制、合并報批,也可分期編制,分別報批,進而避免一次性全覆蓋帶來頻繁調整問題。
(三)優化單元詳細規劃傳導內容和管控要求。明確單元詳細規劃包括承接總體規劃傳導內容和單元自身統籌控制內容。總體規劃傳導的強制性內容包括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和黃線、紫線、綠線、藍線“四線”等邊界、規模及管控要求,交通廊道和主要道路線位,單元主導功能、空間結構和約束性指標等。單元統籌控制的強制性內容主要有單元公益性用地規模,干路網和支路網密度、干路紅線寬度,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交通設施、公用設施、安全設施的類別、規模和數量,以及城市設計強制性管控內容。
(四)明確多樣化詳細規劃傳導管控方式。基于原控規落實總體規劃的方式不明確情況,提出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向單元詳細規劃、地塊詳細規劃傳導管控方式有定界、定位、指標和規則等,結合實線、虛線管控要求,形成剛彈結合的多樣化管控手段,并在圖則中予以表達,提高單元和地塊管控的可操作性。
二、構建政策場景模式,分區分類編制規劃
分區分類多場景模式
(一)搭建用途分區疊加分類政策多場景。立足國土空間全域全要素規劃管控要求,協調城鎮開發邊界內外關系,劃分一般用途區和重點用途區,其中重點區包括公共活動中心區、交通樞紐區和江河廊帶濱水區等。在用途分區基礎上,疊加各類政策,明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綜合開發、歷史保護、生態復合和戰略留白等類型單元,進行分區分類指引,實現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全利用方式的管控,保障相關政策得以落地。
(二)確定用地分類的差異化管控要求。根據資源配置和建設管控要求,將建設用地劃分為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兩大類,進行分類指引和差異化管控。單元詳細規劃中公益性用地以三級類用地為主,經營性用地以二級類用地為主;并控制單元內經營性用地和公益性用地的規模上、下限。適度簡化公益性用地地塊管控要求。
(三)保障詳細規劃引領項目生成落地。詳細規劃加強與土地政策融合,完善項目策劃生成和落地機制,保障規劃引領項目生成和落地實施。統籌考慮土地綜合開發、存量盤活、低效用地再開發利用、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等實際需求,深入開展土地開發策劃,合理布局項目,進行精細化管控。
三、優化編審實施機制,提升詳細規劃效能
詳細規劃編制審批實施閉環工作流程
(一)規范詳細規劃編管主體權責和工作流程。明確詳細規劃編制工作流程包括準備工作、規劃編制、規劃報批和規劃實施四個階段,強化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在詳細規劃全流程編制管理中的主體責任。提出詳細規劃編制結合國土調查監測數據,開展體檢評估,厘清資源資產關系,了解群眾需求意愿,研判潛在風險和隱患,找準空間治理問題短板,統籌考慮單元空間結構和“平急兩用”設施等,明確功能完善和空間優化的管控要求。
(二)確定單元詳細規劃法定地位和作用。鑒于原控規單元規劃法定地位和作用不明情況,提出單元詳細規劃是落實總體規劃目標要求、銜接專項規劃空間需求、指導地塊詳細規劃的規劃層次,是承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的法定規劃。并明確單元詳細規劃的法定作用,單元詳細規劃中已確定公益性設施用地具體位置和范圍的,已明確地塊控制要求的,可作為規劃許可依據。
(三)面向空間治理的詳細規劃編制和管理。立足資源資產的權益關系,統籌考慮經濟社會、城市安全、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空間治理需求,綜合考慮政府、市場、社會的多元訴求。充分發揮詳細規劃對空間治理的管控引領作用,推進詳細規劃引導城市更新行動、城中村改造、低效閑置土地利用等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發展,做好實施層面彈性適應需求與實施機制銜接,強化規劃向建設、管理和運營層面的傳導等。
(四)完善詳細規劃調整和修改制度。為解決規劃實施中修改調整缺乏制度約束問題,明確各地健全詳細規劃實施動態維護機制,具體確定勘誤、局部調整和修改情形和程序,并完成數據匯交和數據庫更新,實現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動態更新,及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管理系統實施動態監管。
四、完善協同融合機制,科學編制詳細規劃
詳細規劃協同融合
(一)協同相關部門銜接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編管過程加強部門間協作,做好與相關專項規劃銜接,落實相關政策,明確各專項規劃的底線約束、用地需求和空間管控等要求。按照《安徽省國土空間專項規劃銜接技術導則(試行)》要求,詳細規劃需銜接基礎設施類、公共設施類、市政設施類、公共安全類、資源保護與利用類等專項規劃。
(二)落實城市設計引領統籌作用。將城市設計作為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詳細規劃要符合城市設計確定的空間結構、風貌特色、建設高度與密度、視線通廊與天際輪廓線等規劃管控要求,并加以融合落實,將其成果納入到詳細規劃中。
(三)優化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機制。建立健全多渠道、全流程的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機制,鼓勵實施責任規劃師制度,加強詳細規劃社會參與、公眾監督機制建設,探索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詳細規劃編制、實施和監督全過程,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引領,依托“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實現多渠道、全流程的公眾參與和多元共治,進一步提高詳細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全攻略,從目標到報批的詳細步驟
- 項目啟動流程需要遵循的6個關鍵步驟
- 項目前期工作全流程核心環節解析
- 傳統曝氣系統VS智慧曝氣系統:溶解氧波動降低60%,能耗減少35%的秘密
- 高波動進水污水廠如何降耗?中鐵城際智慧曝氣系統實現能耗降35%+水質穩達標
- 污水處理廠精準曝氣改造,中鐵城際助力污水企業實現曝氣量精準調控,節能降耗及水質提升
- 中鐵城際污水廠智能曝氣控制系統的處理效率提升效果在同類污水廠中的排名如何?
- 中鐵城際污水廠智能曝氣控制系統的處理效率提升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 中鐵城際污水廠智能曝氣控制系統:多模態耦合控制與低碳高效實踐
- 文旅行業專項債申報中,如何優化申報流程以提高成功率?